政府采购信息报社智库专家、高级顾问贾延江
高校招投标采购工作如何有效防范廉政风险、提升采购公正性与效率,进而为教育事业稳健发展筑牢根基?近日,政府采购信息报社智库专家、高级顾问贾延江在相关培训班上,围绕这一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入且全面的阐述。
“三不”“三防” 协同 织密廉政风险防控网络
贾延江指出,高校在廉政风险防控领域,应严格遵循“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三不原则”,同时紧密结合“人防、技防、制防”的“三防原则”,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控体系。
“制防”作为整个防控体系的制度基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当下,部分高校积极行动,精心编制采购中心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手册。在手册中,对采购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剖析,精准梳理出潜在风险点,并科学评定风险等级,进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确保制度能够得到严格执行。此外,持续优化采购制度,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制衡机制,像《采购行为负面清单》《采购文件负面清单》等的制定,清晰地界定了采购行为的边界,让违规行为无所遁形。
“人防”工作同样扎实有序推进。高校定期组织采购中心人员、招标代理人员开展廉政专题学习活动,深入剖析典型案例,引导从业人员从中吸取教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充分借助监察部门案例光盘、中纪委廉政纪录片等丰富资源开展警示教育,还积极联系监狱,安排现身说法活动,让教育更具震撼力和感染力。针对采购用户,明确提出“不锁定、不泄露、不宴请”的“三不”规定,时刻关注廉政信息动态,及时开展谈心谈话,将风险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
“技防”则为政府采购工作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力量。贾延江介绍道:“‘采购监督预警系统’借助大数据和特征量分析技术,能够精准识别围串标、专家评分异常等违规行为,并及时发出预警警报,极大地提升了监督效能。”
信息化驱动 助力采购工作提质增效
在贾延江看来,信息化手段对于改进和提升招投标采购工作的安全性与效率至关重要。高校应将管理目标和工作中的疑难点融入信息化需求设计,打造契合实际的解决方案。以中山大学采购项目为例,其自动预警报警系统功能强大,不仅具备报警功能,更注重预期控制。当专家打分出现不合理情况时,系统会自动弹出警告框,提醒专家及时修改,有效避免风险项目的产生,实现了对采购全流程的实时监控管理,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强化了高校政府采购的安全管理水平。
借助大数据分析,信息化系统能够对采购项目的详细信息进行深度挖掘。通过数据分析,可以轻松发现专家与供应商之间的异常关联,以及中标率异常的供应商,还能通过电话号码等关联信息精准识别潜在风险点,实现对风险的精准防控。
此外,信息化系统整合了需求调查、专家论证、电子招投标、竞价耗材等多个环节,实现了全流程一体化。以中山大学为例,该校高度重视制度保护体系建设,系统内部设置了严格的安全机制,利用采购管理系统对设备采购进行有效控制,借助大数据分析对项目、专家、供应商进行画像式分析,从而精准发现潜在风险并及时防控。
在授课过程中,贾延江分享了多所高校在政府采购内控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显著成果。目前,众多高校采购中心实现了廉洁零事故、行政管理部门在考核中成绩优异、在中央巡视中也获得充分肯定等成功。这些成果不仅维护了高校政府采购的公正性和严肃性,更为高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持。
贾延江强调,面对招标采购中存在的各类风险与问题,高校应以“单位放心、用户省心、同事安心”为工作导向,努力实现“依法合规、廉洁防控、优质高效”的工作目标,持续完善采购工作体系,为高校的长远发展筑牢坚实保障。